找到相关内容27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

    说除此大乘修心时外,即不需重视,此在三士道修法中均极重要。因为最初学下士道时,于现在未死前之乐视为过失,舍弃现世,重视皈依与业果之取舍,视积资净障等修法苦行所受之苦为庄严,甘之如饴,生起希求后世之心;...

    帕绷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843240.html
  • 台湾的斋教由来

    截路,纷纷逃命,悉文举到,进前问虎何截路,是否请皈依,虎点头,为虎皈依,虎善谢之归山,众举子见状发起信心,尽归门下。  崇祯二年开祖王佐塘未死前在危笃时,董应亮到讯急还北京,佐塘已死,应亮之徒王祖亮等,...

    庭 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0244684.html
  • 从信解行证修学佛法

    从信解行证修学佛法  “百年世事三更梦,万里江山一局棋,举世尽从梦老,谁人肯向死前休。”修学佛法有四个层次,即信、解、行、证。  信  古德说︰“有信无解,增加愚痴。有解无信,增加邪见。”经说︰“佛法如大海,唯信能进入。”《华严经》说︰“信为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。”  信有四种︰一、现事可信。如开悟人,亲见亲闻的事。二、比知可信。如桌四脚,触类旁通。三、譬喻可信。若人欲知佛境界,当观其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647645.html
  • 杀生之残忍

    事,据说火锅的材料讲究新鲜,虾、鱼等都是活活仍进滚汤中烫死。乌龟被吃时也很惨,据说是把它放进开水中活活煮死。螃蟹比虾更可怜,有的吃前便肢解成块,再烫死,有的被蒸汽慢慢的蒸死。未死前,我们可以听到它们在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0049883.html
  • 往生净土的误区

    安祥而终,却内心此时产生贪欲、恐惧等心念者,此人则堕三恶道不能往生;反之,往生者无论以何种形式而死,但如果此时内心无有杂念,心中唯有想佛、口中称佛,则必定得生净土。我们想想,横死之人死前心念清楚,一般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054691.html
  • 冈波巴略传

    父亲名为尼哇加波(Nyiwa Gyalpo),母亲叫那萨(Ngalsa)。冈波巴共有兄弟三人。在十二年的婚姻中,育有一子一女。但在一次大瘟疫中,他失去了两个子女,妻子也染上重疾。在她死前弥留时,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0254776.html
  • 援佛入道与凿壁借光

    的,这就更是难能可贵。据说陶弘景晚年还受佛教五大戒,死前遗令要尸体着道士冠服,上面却要覆盖大袈裟;其硷葬明器中要有代表汉文化的车马以及僧、道作法事的造型。这个造型的具体要求则是和尚在左,道士在右。陶弘景之前,南齐名士张融死前也留遗嘱,要家人让他入葬时左手拿《孝经》、《老子》,右手执《小品法华经》。这表明三教融会的思想在当时亦非个别人具有。 陶弘景的援佛入道思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4555574.html
  • 读汤用彤先生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记(二续)

    注经,殊合道理,我不得入槃,住在西域,当相助弘通,可时设食。”后远公知所见为宾头卢,乃立座饭之,世世成则。《传》又谓:安公将死前十一日,忽有异僧来告其须浴圣僧。安请问来生所住处。彼乃以手虚拨天之西北,即...

    张德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5256384.html
  • 诗心与佛性

    题诗的主要内容。“露如微霰下前池,风过回塘万木悲。浮世本来多聚散,红蕖何事亦离披?”“人世死前唯有别,春风争拟惜长条。”如果说“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”,还在绝望中隐约透出一线希望的话,那么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0257703.html
  • 癫僧传统与托尔斯泰小说的精神特质

    托尔斯泰的真诚,屠格涅夫不理解这个坏的印象,对托尔斯泰的“老一套”很不以为然。在读过《忏悔录》之后,他仍然不理解,就在他死前的那封信上(1883年6月27日或28日)他还是没有理解托尔斯泰,他以“即将...

    李正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4358355.html